三中強勢谷改革 凸顯市場化

首設國家安全委員會 應對國內外挑戰

中國版

發布時間: 2013/11/13

分享:

分享:

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昨日閉幕,會議公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,提升國家治理能力,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。

中央亦成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及國家安全委員會,應對國內外挑戰(見另文——「習李攻堅 最高級別督促落實」),確保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,取得決定性成果。

著名政治學者吳稼祥接受本報訪問指,今次三中全會顯示習李思路,即市場化、法制化。也有分析指,改革由中共強勢主導,但也以保證國家安全為前提。

5千字長文 揭改革任務重

新華社報道,三中全會聽取和討論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工作報告,審議通過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。

政治分析人士稱,本屆三中全會公告全文5,000多字,少於十一屆三中的7,000多字,但亦遠超前幾屆三中的二、三千字。說明內容相對較多,改革任務較重。

如外界預期,公報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,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,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為確保改革成功,中央成立改革總體設計領導機構—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,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。

京智囊:市場決定資源配置

公報提出改革中,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,核心是處理政策和市場的關係,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。當中涵蓋金融、財稅、土地等多項領域改革,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;建立現代財政制度,發揮中央和地方積極性;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。

中央智囊機構國家行政學院的汪玉凱教授稱,海內外對三中全會期待很高,公報與預期基本上脗合。新領導層第一對未來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做了很清晰界定,首次提出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概念。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,而非過去的「基礎性」作用,顯示當局對市場經濟認識的深化和昇華。

三中全會所涉改革內容還包括:加強反腐敗、限制官員權利;維護憲法法律權威,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;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,建立更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;構建現代化軍事力量體系等。

此外,建議和討論已久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將會首次成立,新領導層關於國家安全戰略思路逐步顯現。同時強化國家安全改革,健全公共安全體系,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。

國企定位不變 推機制改革

值得注意的是,公報提到,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,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,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,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、控制力和影響力,顯示國企定位未變,阻力重重的國企改革料只在機制層面而非體制層面改革。

另外,政改方面,公報僅提及要堅持黨的領導、人民當家作主、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。同時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,確保改革正確方向。

有市場人士稱,三中全會定調仍予人「政治向左,經濟向右」感覺,顯示面對龐大既得利益集團推動改革困難重重。

《三中全會系列》相關報道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
圖為北京天安門廣場。(中新社圖片)

撰文 : 李威
閭蘇敏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